王美惠一部機車席捲嘉義市

 王美惠立委選嘉義市長已毫無懸念  南台灣唯一藍天恐將變綠地!

諸羅新媒評論

長久以來,嘉義市在南台灣藍營政治版圖中扮演「孤島」角色,連續執政17年的黃敏惠已不能再參選,此番民進黨拍板由第一戰將立委王美惠角逐百里侯,這場選舉的格局出現了根本性變化,王美惠的出征可望將南台灣唯一的藍天變為綠地!

根據基本盤的推衍,即便是藍白合,恐怕還略遜一籌!王美惠的參選對於歷經大罷免大失敗的民進黨來說,提振黨內戰鬥意志力,十分具有正向意義。

回顧前年底的立委選舉,王美惠尋求連任,面對國民黨資深議員張秀華的挑戰,及因市黨部主委的選舉恩怨,招致同黨同志的掣肘,服務處總顧問黃敏修與首度參選市議員的同黨同志林煒軒的嚴重衝突,致使選舉初期王美惠所招致的內憂外患,形勢可說是十分嚴峻。

直到選前2週,據熟悉盤勢走向的人士分析,似乎整個南台灣有一股來自中央神秘力量的溢注,王美惠內部民調由些許落後到開票時的大獲全勝,確實跌破許多政壇老手的眼鏡,讓人對於王美惠的基層實力不得不另眼相看。

選後的氛圍,嘉義市各界稍有敏感度的人士,都已預言,接下來的嘉義市市長選舉,市長寶座應該已是王美惠的囊中物。

王美惠長期深耕嘉義市地方,基層服務強、個人親民形象明顯,是典型「一台機車凸全市」的政治人物,她在地方選民中的好感度與認同度,特別是婦女及中壯年族群,明顯高於一般民進黨候選人。

南部整體政治氣氛仍傾向綠營,嘉義市之所以一直為藍營執政,是因為黃敏惠除固有的藍營選票支持之外,她還吸納原黨外勢力的許家班及一些淺綠的選票支持,如今已不能再連任,市長寶座自然就會落到綠營的手上。

至於所謂的藍白合大於綠,這條公式似乎不適用嘉義市。嘉義市被稱之為「民主聖地」,是因為市民具有選賢與能的DNA,向來就是選人不選黨,除非藍白合的人選優於王美惠很多很多!

藍營若想守住嘉義市,必須找到一位能與王美惠比拚地方經營、又能讓中間選民信服的候選人;僅靠政黨光環或「反綠情緒」已無法構成勝選基礎。若藍白合只是口號,缺乏核心人物與整合節奏,那麼「藍天變綠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嘉義市這一戰,不只是地方選舉,而是藍營象徵性防線能否維持的「政治指標戰」。若王美惠成功拿下嘉義市,將宣告民進黨在南部版圖「全面無縫」,而藍營南部據點將名存實亡。

藍白若仍陷於「誰當正、誰當副」的計較,而非提出共治願景,那麼「藍天變綠地」將幾乎無可避免。          (劉治強)

嘉義美源社區槌球運動注入年輕血液 成立首隻老中青三代球隊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義報導】槌球在日本原為兒童設計的一項運動,後來青少年也跟著流行打槌球,傳到台灣後卻成為老人熱愛的運動。已經舉辦第5屆社區槌球比賽的嘉義縣水上鄉美源社區發展協會,不僅於9月27日(週六)盛大舉辦「第五屆美源盃社區槌球交流賽」,同時還召集社區的中學生與沒有「北漂」的青年,成立一支「美源社區青少年槌球隊」,由村長羅錕毅及理事長林泊佑授旗正式成軍。

由於嘉義縣長翁章梁長期推動「社區全民運動」及「世代融合」政策,水上鄉美源社區在村長羅錕毅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泊佑的全力推動下,到今年共舉辦五屆的全縣社區槌球比賽,共吸引10個社區的槌球隊參加競技。

立委蔡易餘到場為隊員加油打氣,蔡易餘說,槌球運動它是一個要用頭腦 ,也要運用很高技巧的運動,除考驗邏輯思考能力,更是一種腦力活,屬於一種智慧型的運動,所以它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運動。

蔡易餘又說,事實上美源社區這幾年在這個捶球的場域,就像我們今天看到這麼漂亮的草皮的一個維護,社區全體老少共同出錢出力,確實付出很多,致使嘉義縣的槌球比賽都在美源社區的槌球場上舉辦。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泊佑表示,此次邀集全縣10個社區球隊進場輸贏外,更成立嘉義縣第一支的以青少年及駐鄉青年為主的槌球隊,待他們球技練好之後,將進軍參加各地全國性的比賽。

林泊佑說,在日本槌球運動原為兒童設計,因槌球集智慧用腦、手眼協調、邏輯判斷、人際互動等多元功能於一身的運動,不僅老人一旦玩上幾局愛不釋手之外,青少年及青年也頗為熱衷,於是仿效日本嘗試成立青少年槌球隊。

主辦單位表示,比賽採分組循環與淘汰制,冠亞軍競爭激烈,增添活動看點。 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為上午舉行的「美源青少年槌球隊成軍授旗儀式」。該 隊為嘉義縣首支正式成立的青少年槌球隊,象徵運動精神傳承,亦為嘉義縣體 育發展注入新動能。

主辦單位表示,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融合老中青三代共享運動樂 趣的社區盛典,充分展現「傳承、共融、團圓」的核心精神。主辦單位強調,透過槌球交流不僅能深化運動文化、促進世代融合,更能凝聚 社區向心力,成為嘉義縣推動「健康社區、全民參與」的最佳典範。

科學 168 玩翻嘉市!魔法樂園掀起學習熱潮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市報導]嘉義市「科學168教育博覽會」活動進入第四天,現場人潮絡繹不絕,累計已吸引數萬人次參與。今年的博覽會集結全臺科教館、大專院校、高中職學校、嘉義市家長協會、女童軍會及童軍會等多元單位資源,共同打造驚喜不斷的「科學168魔法樂園」。

市長黃敏惠表示,科學素養的養成是當代教育的重要目標,不僅關係到學生個人的學習成就,更攸關未來社會對科技創新與跨域整合能力的迫切需求。此次科學168博覽會透過全國性資源整合與跨界合作,為學生打造一個兼具本土特色與全球視野的學習場域,深化孩子對科學的認識與應用。其中,112場科普教室課程由嘉義在地28所中小學聯手出擊,結合專業師資與創意教學內容,於五天活動期間輪番登場。每堂課都以生活情境出發,強調探究與實作,引導學生從「做中學」、「錯中學」,培養問題解決、邏輯推理與創新思維等21世紀核心素養。

教育處處長郭添財補充,科學168的舉辦已有顯著成效,學生對科學的敏感度與探究能力逐年提升,活動內容也日益多元且具深度。今年,在港坪國小展區,除有精心策劃科普教室外,更攜手嘉義市各國中小共同辦理「科技教育成果展」,以「嘉市築夢科技啟航,創意實作翻轉未來」為主軸,展現嘉義市在資訊科技、創客教育及跨領域課程上的亮眼成果,體現科技教育落實於課堂、拓展於社群的整體規劃。

教育處也呼籲,活動進入倒數階段,歡迎市民朋友攜家帶眷共襄盛舉,一同走入「科學168魔法樂園」,在知識、樂趣與挑戰中激盪創意火花,讓孩子們的科學夢想從這裡起飛,把歡笑與闖關紀念品一併帶回家!

親子動起來 超多體驗課程就在科學 168!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市報導]嘉義市年度重要科學盛會科學168教育博覽會今日持續熱鬧登場!延續歷年深受師生與家長喜愛的科學闖關與主題特展、戶外的樹攀及定向越野,還有AI互動體驗,內容豐富多元,現場熱鬧非凡。

市長黃敏惠表示,科學168教育博覽會已連續舉辦超過20年,市府始終秉持永續與創新的理念,致力將科學的魔力帶入校園與社區,並持續推廣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受惠。今年主題特展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結合AI技術的互動展覽,並有臺南左鎮化石園區策劃的化石主題展,以及由嘉義市天文協會、臺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與國家太空中心(TASA)攜手打造的「宇宙探索」展覽。展覽從歷史、地球到宇宙,全面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指出,今年「科學168教育博覽會」不僅延續往年大受歡迎的科學闖關、科普教室、科學競賽、科技教育成果展、創新課程成果展、定向越野與童軍樹攀等活動,週末更加入街頭科學秀與假日市集,讓民眾不僅看得過癮,也吃得滿足。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激發孩子的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真正落實「科學就在生活中」的精神。

教育處表示,活動到7月22日,請市民朋友把握展期,一同走進精彩的科學世界,開啟探索無限可能的旅程。更多「114年度科學168教育博覽會」活動詳情,請上「嘉義市科學168教育博覽會」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

嘉義市空污防制再升級! 東(含共和)市場空氣品質維護區115年起擴大機車管制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市報導]為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維護攤商及採買民眾健康,嘉義市政府於111年9月30日公告東(含共和)市場空氣品質維護區,並分2階段實施移動污染源管制措施,第1階段自112年1月1日起實施已獲良好成效,而為持續強化區域內空氣品質改善,第2階段將於115年1月1日起實施,屆時出廠滿5年以上之燃油機車逾期未完成最近一次排氣定期檢驗合格紀錄者,將全面禁止進入管制區,違反者將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76條第2項規定處新臺幣500元以上6萬元以下罰鍰。

嘉市府環境保護局表示,東(含共和)市場空氣品質維護區管制範圍東至和平路、西至吳鳳北路、南至民族路(含光華路)、北至公明路,該區域人流與車流密集,是嘉義市機車主要使用熱區,其排放的廢氣不僅影響市場內空氣品質,也影響食品安全與衛生。為保障市場攤販、購物民眾及附近學童的健康,故將東(含共和)市場劃設為全國首座傳統市場空氣品質維護區,自112年實施二行程機車未完成年度排氣定期檢驗者禁止進入之第1階段管制以來,至今已具相當成效。統計今(114)年至5月區域內二行程機車未定檢率為7.1%較112年10.1%改善29.7%,另區域感測器PM2.5平均濃度為16.6μg/m3亦較112年同期22.3μg/m3改善25.6%。

為進一步強化污染源控管,該維護區第2階段管制措施將於115年1月1日起實施,針對出廠滿5年以上之燃油機車逾期未完成最近一次排氣定期檢驗合格紀錄者,全時段禁止進入管制區範圍。經統計114年至6月進入該區之燃油機車共有16萬2,743輛,其中仍有 5,916 輛未完成排氣定期檢驗,包括嘉義市車籍 1,702 輛及外縣市車籍 4,214 輛。該局提醒機車出廠滿5年以上車主,每年應依原發照月份前後1個月內按時完成年度機車排氣定期檢驗,以免違規受罰。

環境保護局表示,嘉義市自身空氣污染源主要來自道路揚塵、車輛排煙、營建工程、餐飲油煙、商業行為等民生活動,故持續強化各項民眾生活圈空污減量工作,尤其傳統市場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期透過空氣品質維護區管制,維護區域空氣品質與民眾健康。該局再次呼籲市民朋友配合第2階段管制措施,以確保進入管制區域之燃油機車皆能符合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共同為清新且健康的空氣環境努力。

黃敏惠市長視察西區區政大樓工程進度 整合多功能空間 期盼串聯周邊帶動區域發展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市報導]嘉義市西區區公所之「西區區政大樓興建工程(合併設置公共托育)」正穩步進行,7月18日下午由黃敏惠市長率領市府團隊前往視察施工進度與現場管理。完工後的區政大樓將整合托嬰中心、市民共享大廳、托育資源中心、西區區公所、戶政事務所與聯合里辦公處,提供一站式行政服務,提升洽公便利與效率。基地周邊亦結合僑平國小、婦女福利服務中心、長青關懷據點等資源,打造跨世代、全齡友善的公共服務圈。

黃敏惠市長感謝姜樂靜建築師、施工團隊勝偉營造及市府同仁的用心投入,即便風災剛過,市政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歇。黃敏惠市長表示,西區區政大樓自113年3月11日動工以來,進展順利,預計將於115年底完工。市府團隊所規劃的不僅是單純的行政大樓,更是社區的大客廳,整合區公所、戶政事務所與托嬰托育中心等多項功能,並兼顧人行空間設計,未來將大幅提升市民洽公與育兒的便利性。黃敏惠市長強調,市府推動「十大旗艦計畫」,西區正是整體市區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希望藉此展現更安全、韌性與永續的公共空間規劃,讓嘉義市持續前進、持續進步。

黃敏惠市長也呼籲中央,應加速推動高鐵嘉義站聯外輕軌建設。這條連接高鐵與臺鐵、縣市跨域的關鍵路網,不僅攸關嘉義縣市整體交通發展,更是大南方新矽谷計畫的重要命脈。一旦完成,將能串聯嘉義山海平原的觀光資源,相信對經濟、觀光與區域發展都會更加有助益。

西區區長柯國振表示,截至目前工程整體進度超前6%,整體規劃與執行團隊配合順暢,未來將持續確保品質與安全,朝115年底如期完工目標邁進。此案為西區大發展計畫的重要工程,總經費新臺幣4億6,779萬元,感謝中央內政部補助1億元、衛生福利部補助5,791萬元,以及市議會支持市府自籌經費,使規劃得以落實。西區區政大樓建築設計概念融合環境永續及建築智慧化,已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候選綠建築證書,未來也將導入節能設備、智慧化設施及環境友善空間,為市民打造具前瞻性的公共設施。

嘉市府表示,為進一步強化區域公共機能與停車便利性,正同步規劃與區政大樓相鄰的友愛地下停車場建設,未來與區政大樓串聯,形塑完整生活圈與交通網絡,提升整體都市機能與發展潛力。黃敏惠市長補充,目前工程進度雖超前,仍要求團隊持續以高標準落實施工安全與品質管理,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工,讓嘉義市民在不久的將來,能享有一座結合人性、科技與永續的現代化公共行政建築。

嘉義市再創高峰 全國科展奪冠 6 隊全數獲獎

[諸羅新媒劉治強/嘉市報導]中華民國第6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於昨(18)日假新竹市立體育館舉辦,嘉義市一舉奪冠!代表隊成績超群絕倫,6隊全數獲獎,嘉大附小2組參展隊伍分別榮獲國小組化學第一名以及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佳作,北興國中2組參展隊伍分別榮獲國中組物理科第三名、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優等獎及生物科鄉土教材獎,世賢國小榮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佳作,嘉華中學國中部榮獲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鄉土教材獎。

黃敏惠市長表示,第65屆全國科展競賽開始前夕嘉義市受到丹娜絲颱風襲擊,災情非常嚴重,但代表隊並未因此受到影響,秉持著KANO精神勇往直前在全國科展中大放異彩,非常值得肯定!也感謝盡心指導的師長們秉持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帶領孩子們學習,協助學生獲得亮眼成績。今年嘉義市代表隊在各組各科獲得優異獎項,讓已經連續兩年榮獲縣市團體獎第二名的嘉義市,在今年更是一舉奪下第一名,充分展現出嘉義市在科學教育推動上的堅持與實力,象徵著教育政策與學生學習成果連結環環相扣。

教育處郭添財處長也指出,連續三年獲縣市團體獎不僅是比賽的榮耀,更是教育新世代的見證,這份榮耀背後,是學生一筆一畫寫下的研究紀錄,是老師一次次陪伴實驗、指導論證的汗水,也象徵著嘉義市政府長年推動科學教育的成果累積。從課堂啟蒙到實驗室實作,孩子們的創意與求知慾,在嘉義市這片教育沃土中綻放光芒,期許每個孩子都能因為教育,而有力量創造永續未來。

榮獲國小組化學科第一名得獎作品「鳳梨『酵』一下-鳳梨酵素活性與應用價值之探究」是在探討鳳梨不同部位的蛋白酵素活性,作品是由嘉大附小的學生陳曉玄、施佑蓁、莊晏瑜、張晏熙、陳芊榕、紀姸伶共同完成。學生發現鳳梨酸甜可口,還含有能分解蛋白質、助消化的酵素。學生也好奇,除了果肉,鳳梨的皮、葉和冠芽是否也含有這種酵素?在劉恬如老師及張瑩涓老師指導下證實出鳳梨不同部位皆含有蛋白酵素,顯示葉、冠芽、皮等副產物具有再利用的可能性,若能進一步改良萃取方式、提升酵素濃度,未來可望增加鳳梨副產物的應用價值,為食品加工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獲得國中組物理科第三名及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優等獎的北興國中「不再DOWN的啄木鳥-探究科學玩具啄木鳥上升之因素與原理」,該組作品的作者因看在學校的獨立研究課程中,接觸到了這項科學玩具,並在某次實驗中,發現原先應該要緩慢下降的啄木鳥竟然在以手指施力的狀況下上升了!這令作者們感到十分驚訝及困惑。王榆喬、張湘羚以及李宥均三位學生在尋求王一民老師以及林嘉慶老師的協助及指導下,發現未來在相關的工程機械設計,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想法,例如:電力器材檢修時,須以雲梯車搭載人員,未來或許可以利用類似啄木鳥的裝備器材就能夠垂直上下而不需使用雲梯車。又例如在狹小空間裡的垂直移動與運送,或許就可以利用向上啄木鳥的運動方式與結構進行。